(一)、陡峭貌。
(二)、形容语气锋芒毕露,不留馀地。
(三)、界限分明貌。
(四)、干脆利落貌。
(五)、斩断;断绝。
(一)、陡峭貌。
宋 苏洵 《忆山送人》诗:“累累斩絶峯,兀不相属联。”
(二)、形容语气锋芒毕露,不留馀地。
宋 苏洵 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《孟子》之文语约而意尽,不为巉刻斩絶之言而其锋不可犯。” 宋 俞文豹 《吹剑四录》:“雍容和缓,而不为斩絶之言。”
(三)、界限分明貌。
唐 陆龟蒙 《记锦裾》:“始如不可辩别,及諦视之,条段斩絶分画,一一有去处。”
(四)、干脆利落貌。
《水浒后传》第十八回:“兄弟你真是好汉子,每事做得斩絶!” 萧军 《八月的乡村》三:“‘同志们--一切要听我的口令。’ 铁鹰 队长说话总是这样斩绝。”
(五)、斩断;断绝。
清 李渔 《三与楼》第二回:“他见新的图不到手,旧的又怕回赎,少不得要生毒计,斩絶我的宗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