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汝芳(1515~1588)字惟德,号近溪;明江西南城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中进士,知太湖县,擢刑部主事,出守宁国府,以讲会乡约为治。后又补守东昌,迁云南屯田副使,悉修境内水利,转参政。万历五年(1577)进表,讲学于广慧寺,朝士悉从之。张居正恶其讲学,以事毕不行,潜往京师罪名,勒令致仕;归与门人至福建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地讲学,所至弟子满座,近溪未尝以师席自居。
近溪少时读薛文清(瑄)语录,谓:「万起万灭之私,乱吾心久矣,今当一切决去,以全吾澄然湛然之体。」乃决志行之。闭关临田寺,置水镜几上,对之默坐,使心境宁静,与水镜无二,久之而病「心火」;偶过僧寺,见有榜急救心火者,以为名医,访之则聚徒而讲学之颜钧(颜山农),近溪自述其不动心于生死得失之故,山农曰:「你的方法是制欲,非体仁也。」近溪说:「克己去私,复还天理,非制欲安能体仁?」山农说:「子不观孟子之论四端乎,如皆扩而充之,若火之始燃,泉之始达,让它自然透露,不加遏抑,如此体仁,何等直截。」近溪闻之,如大梦得醒,明日五鼓,即往纳拜称弟子,尽得其学。
后山农因事囚南京监狱,近溪尽鬻田产为其脱罪,侍养山农于狱中之年,不赴廷试。归田以后,近溪年事已老,山农至,仍侍候不离,一茗一果,必亲自进之。诸孙以为太劳累,近溪则说:「吾师非汝辈所能事也。」后近溪弟子杨起元(复所)事近溪,出入必以其像供奉,有事必告而后行,虔敬备至,顾泾阳(宪成)说:「罗近溪以颜山农为圣人,杨复所以罗近溪为圣人,其感应之妙,锚铢不爽如此。」这种师弟子间的情谊,后世传为佳话。
近溪之学,以赤子良心,不学不虑为的,以天地万物同体,彻形骸、忘物我为大。近溪认为,人生下来是个赤子,赤子之心,未受世俗影响,纯是天理,是不学不虑的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,就是把当前的不虑不学,与莫之为而为,莫之致而至的「天」的源头相接,久而久之,就能「不思不勉,从容中道」。
近溪又指出:赤子出胎,最初啼叫一声,即表示对母亲怀抱的爱恋,此一「爱根」,就是「仁」,推充这个爱根来做人 ,就是 「仁者人也 ,亲亲为大」。若做人常是「亲亲」,则爱深而气和,气和而其容自婉,不忍心厌恶人,不敢怠慢人,所以时时中庸,就能气象自然,功化浑然,从赤子之心就可推充为圣人。
不虑而知的知是「良知」,不虑而能的能是 「良能」,此渊源